
大家好,我是小王,30歲,一名整天跟程式碼搏鬥的程序員,母胎solo的標準宅男。平常除了研究移民攻略、挖掘冷門旅行好去處,最大的樂趣就是養些特別的小寵物。今天想跟大家掏心掏肺聊的,是我養了三年多,讓我又愛又恨的伙伴——麝香龜。相信我,養龜沒你想的那麼簡單,尤其這種小傢伙,坑超多!
當初會想養麝香龜,純粹是因為聽說牠們體型小、好照顧,號稱「迷你龜」。結果?根本被騙了!雖然成體真的不大(這點是真的),但那個「好照顧」呵呵,等下我會好好吐槽。先說重點,如果你也對這種龜有興趣,千萬別衝動,看完我這篇血淚史再說。
目錄
認識麝香龜形態特徵
還記得在爬店第一眼看到麝香龜本尊時,心裡OS是:「蛤?這龜…長得有點…特別?」跟我想像中那種圓潤可愛的巴西龜完全不一樣。
麝香龜形態特徵真的很獨特:
- 頭部:偏三角,眼睛長在頭頂側邊,眼神…說實話有點兇(後來證實牠脾氣也真的不太好)。嘴巴像鉤子,下顎明顯突出。
- 背甲:不是光滑的橢圓形!是長橢圓,幼體時脊稜(背甲中間那條凸起的線)很明顯,我的龜長大後脊稜鈍化了,但背甲線條還是很有稜角感,顏色通常是深棕或橄欖綠,沒啥花紋(跟華麗的鑽紋龜比,牠真的很樸素)。
- 腹甲:這個超小!而且形狀像個十字架,兩邊有很大很大的「窗戶」(就是腹甲沒骨板覆蓋的軟皮區域),幼龜時超明顯。這點影響很大,等下講環境會提到。
- 體型:這點是優點。一般成體背甲長8-14公分真的很迷你了(我養的公龜現在約10公分),非常適合空間有限的飼養者。
- 氣味腺:這就是「麝香」的由來!牠們在受到驚嚇或威脅時,真的會從大腿根部和腋下的腺體釋放出一種…嗯,難以形容的麝香味!第一次聞到時我以為牠拉了…後來才習慣(但說實話,那味道真的不好聞)。這就是麝香龜形態特徵中最與眾不同的地方。
老實說,麝香龜的長相不是大眾審美的那種「可愛」。牠們有種原始、兇悍的感覺。看久了,我反而覺得這種「兇萌」很耐看,很有個性。

認識常見的麝香龜品種
當初以為麝香龜就一種,結果做功課才發現,市面上常見的主要是這兩個麝香龜品種:
品種名稱 | 學名 | 主要外觀差異 | 背甲顏色與紋理 | 頭部特徵 | 體型大小 | 常見度(台灣) |
---|---|---|---|---|---|---|
密西西比麝香龜 | Sternotherus odoratus | 背甲較拱,顏色通常較深 | 深棕至近黑,幼體脊稜明顯 | 頭部兩條淺色縱紋較明顯 | 8-14公分 | ★★★★★ (極常見) |
刀背麝香龜 (剃刀龜) | Sternotherus carinatus | 背甲極高聳如屋脊 | 淺棕至黃褐色,脊稜極銳利 | 頭紋較不明顯,頸部斑點多 | 10-17公分 | ★★★☆☆ (常見) |
我養的是密西西比種,因為當初爬店老闆推薦說比較好養(初學者嘛,總是被騙)。刀背(剃刀龜)真的帥,那個高聳的背甲超有辨識度,但價格也貴上不少(而且聽說更兇一點?)。重點是,麝香龜品種間的飼養方式大同小異,但認清楚你養的是哪一種,對了解原生環境還是有幫助。
還有一點很重要:別被「迷你龜」標籤騙了!雖然成體不大,但幼龜通常只有3-4公分,脆弱得不得了,水質、溫度沒顧好,說走就走…(我的第一隻就是這樣…默哀)。

麝香龜分佈範圍與原生麝香龜棲息環境
養寵物,了解牠們從哪裡來,絕對是養好的關鍵。麝香龜分佈範圍主要在北美東部:
- 密西西比麝香龜:麝香龜分佈範圍超廣!從加拿大東南部(安大略省南部),一路向南穿過美國東部大部分州份(緬因州除外),一直到佛羅里達州和墨西哥灣沿岸各州。
- 刀背麝香龜:分佈較集中,從奧克拉荷馬州東南部、阿肯色州中部和南部,一路到密西西比河流域,包括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馬州西部。
重點來了,牠們的麝香龜棲息環境是啥?絕對不是大江大河!這是很多新手(包括我)一開始誤解的。
牠們偏愛的是:
- 流速緩慢或靜止的水體:湖泊、池塘、沼澤、小溪流、甚至是充滿淤泥和水生植物的死水溝渠!對,你沒看錯,就是那種看起來不太乾淨的水域。
- 底質柔軟:淤泥、沙子、落葉堆成的軟底。這對牠們很重要,因為牠們是底棲龜,大部分時間都在水底爬行、覓食、躲藏。我那隻就超愛鑽底砂,把自己埋起來。
- 豐富的水生植被和躲藏處:沉木、落葉堆、茂密的水草叢。牠們天性膽小(但兇起來咬人很痛…),需要很多地方躲藏才會有安全感。
- 水通常不深:想想看牠們原生地,很多是淺淺的沼澤或池塘邊緣。水太深,牠們反而容易緊張、溺水(尤其是幼龜)。
理解這個麝香龜棲息環境特點,你就能明白為什麼用養巴西龜或斑龜那套深水+大曬台的模式來養麝香龜,很容易出問題!牠們是底棲、愛鑽、需要安全感、不需要大面積曬台的龜種。

打造合適的麝香龜棲息環境
根據原生麝香龜棲息環境特點,加上我這三年來的失敗經驗,整理出飼養缸的設置要點:
項目 | 幼龜 ( | 亞成體 (5-8cm) | 成龜 (>8cm) | 關鍵要點與注意事項 |
---|---|---|---|---|
容器大小 | 至少 40x25cm | 至少 60x30cm | 至少 90x45cm (單隻) | 越大越好!底面積比高度重要。幼龜可用整理箱。 |
水深 | 背甲長度的1-2倍 (約5-10cm) |
背甲長度的2-3倍 (約15-25cm) |
背甲長度的3-4倍 (約25-40cm+) |
幼龜切忌深水!務必有方便攀爬的陸地/休息區。成龜善泳,但深水區仍需緩坡便於換氣。 |
水溫 | 24-28°C (理想26°C) |
24-28°C | 22-28°C (較耐低溫) |
必備加溫棒+溫控!溫差是幼龜頭號殺手。冬季可略降溫,但勿低於20°C太久。 |
曬台/陸地區 | 必要!小面積即可 | 必要!面積適中 | 非必需,但建議提供 | 幼龜需要完全離開水的乾燥區域休息、調節體溫。成龜雖水棲性強,仍偶會上岸。重點:必須容易攀爬上去! |
底材 | 裸缸或細沙/小礫石 (顆粒大於頭部) |
細沙、大磗砂 | 細沙、大磗砂 | 幼龜嚴禁細沙!易誤食腸阻塞。裸缸最安全。成龜可用底砂滿足挖掘天性,但清潔難度暴增。 |
水流 | 極微弱或無 | 極微弱或無 | 微弱 | 不喜歡強水流。過濾器出水口需調整緩和。底棲特性讓牠們不擅對抗強流。 |
躲避物 | 必要!多處 | 必要!多處 | 必要! | 安全感來源!沉木、陶甕、PVC管、岩石堆、茂密水草(塑膠或真水草皆可)。 |
過濾 | 必要!低水流 | 必要!低至中水流 | 必要!中水流 | 重中之重!牠們是污染大戶!強力過濾+勤換水是王道。外掛、圓筒、上部皆可,水流需緩和。 |
我自己現在的設置(養一隻成公龜):
- 缸體:60x45x45cm 超白缸 (別學我!這是當初養幼龜買的,現在覺得不夠大!建議直上90cm)。
- 水深:約25cm。
- 陸地區:一塊穩固的沉木突出水面 + 一個小浮島(牠很少上去,但放著安心)。
- 底材:嘗試過細沙,結果清到崩潰,現在裸缸+幾顆拳頭大的鵝卵石(方便牠推著玩)。
- 過濾:外掛過濾器(型號流量要夠大)+ 前置桶(塞滿濾材培菌用)。每週換水1/3~1/2是基本。
- 加溫:恆溫26°C的加溫棒(冬天必備)。
- 躲避:兩個陶甕洞穴(牠最愛鑽這個)+ 一叢塑膠水草。
- 燈具:普通LED燈照明用(看牠)。沒有UVB燈!爭議點來了,等下詳談。

揭密麝香龜生活習性
麝香龜生活習性總結一個字:宅!而且是兇宅!
- 日夜節律:牠們是標準的夜行性為主,黃昏和清晨最活躍。白天?大部分時間都縮在角落、埋在沙裡(如果有沙的話)、或卡在躲避洞裡睡覺。我的龜只有在我丟飼料時才會「瞬間移動」出現,吃完馬上消失。
- 底棲王者:幾乎90%的時間都在水底活動。牠們不像巴西龜那樣愛游泳,而是貼著底爬行、探索、翻找食物。麝香龜形態特徵裡那個小小的腹甲和不善游泳的四肢,說明牠們本來就不是為游泳而生的。
- 膽小兇悍的矛盾體:這是麝香龜生活習性最有趣(也最讓人頭痛)的一點。極度膽小:稍微大一點的動作或聲音,牠們就嚇得縮起來甚至釋放「麝香」。同時又極度兇悍:尤其是在牠認為的「地盤」裡,或是你手賤想去抓牠的時候。被咬過幾次,超痛!而且牠們咬住就不放,像鱉一樣!
- 挖掘高手:牠們的前肢強壯有力,非常愛鑽。裸缸時會推石頭,有沙時就拼命挖洞把自己埋起來(只剩頭在外面),這也是原生麝香龜棲息環境帶來的天性。
- 曬背?隨緣啦:這點跟很多資訊寫的不一樣。牠們是「兼性」曬背者。意思就是:有得曬、牠覺得安全、有必要(也許是調節體溫或幫助消化)的時候,才會上去曬一下。很多時候牠們根本懶得上去,尤其是成龜。我的龜曬背頻率大概一週不到一次?每次時間也很短(幾分鐘)。是的,這就是為什麼我說牠們不需要強力的曬背燈和巨大的曬台(但幼龜還是需要一個安全易上的休息區!)。
所以,別期待你的麝香龜會像狗狗一樣跟你互動。牠們更像是你缸裡的一個兇猛又害羞的房客,你負責提供食物和乾淨環境,牠負責…躲起來和偶爾嚇你一跳。

麝香龜生活習性之飲食偏好
在原生環境中,麝香龜生活習性偏向肉食性機會主義者。牠們吃:
- 水生昆蟲:幼蟲、成蟲(孑孓、水蠆、蜻蜓…)。
- 小魚:游得慢的、受傷的。
- 蝸牛、螺類:這個牠們超愛!那強壯的下顎就是為碾碎螺殼而生的。
- 小蝦、螃蟹。
- 蠕蟲:水蚯蚓之類。
- 腐肉:沒錯,牠們也吃死魚死蝦。
- 一點點水生植物:比例很低。
換句話說,牠們是雜食偏肉食,而且愛吃活體、腥味重的東西。麝香龜形態特徵中的鉤狀嘴和強壯下顎是為了捕食和壓碎硬殼獵物。
在人工飼養下,我的餵食策略是:
- 主食 (80%):高品質水龜飼料(顆粒或緩沉型)。選擇蛋白質含量高(>40%)、添加鈣質的專門飼料。我現在用的是XXX牌(避免廣告嫌疑就不說全名了,總之是知名爬蟲品牌)。
- 副食 (20%):多樣化!
- 冷凍/乾燥紅蟲、黑殼蝦:牠們的最愛!當零食獎勵,一週1-2次。
- 冷凍/活體小魚:朱文錦、孔雀魚苗(自己生的)。注意寄生蟲風險!活魚來源要可靠,冷凍較安全。餵食頻率低(一個月1-2次)。
- 冷凍/活體螺:蘋果螺、田螺(去殼太麻煩,我懶)。讓牠們享受「獵食」樂趣,順便磨嘴喙。
- 去殼蝦肉/魚肉:新鮮的,偶爾給一點。
- 鈣質補充:每週在食物上撒一點爬蟲專用鈣粉(不含D3)。尤其是成長期和母龜。
餵食頻率與份量:
- 幼龜:每天餵1次,飼料量約頭部大小(餓死鬼投胎,但別過量!)。
- 亞成體:每天餵1次,或隔天餵1次(觀察排便和活躍度調整)。
- 成龜:我現在是隔天餵1次,每次約5-10顆中型飼料(視飼料大小),偶爾搭配副食。寧可餓一點,也不要餵太多!
重點心得:麝香龜食慾通常很好,但非常容易過胖!尤其是公龜,胖到脖子都縮不回去、四肢擠出殼外很常見(我的就有點胖…在控制中)。過胖會嚴重影響健康!控制食量很重要。

能陪你多久?關於麝香龜壽命
這是養寵物前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麝香龜壽命到底多長?網路資料眾說紛紜。
根據比較可靠的資料和資深飼主的經驗:
- 野外:平均約15-20年(面臨天敵、環境污染、疾病等威脅)。
- 人工飼養良好環境下:普遍認為可以活到20-30年,甚至更長!有記錄顯示超過40年的個體(雖然罕見)。
影響麝香龜壽命的關鍵因素:
- 水質:絕對是第一殺手!水質差導致爛甲、腐皮、各種感染,幼龜尤其脆弱。
- 營養與飲食管理:長期單一飲食、營養不良或過度餵食導致肥胖相關疾病(脂肪肝、腎臟負擔)。
- 環境壓力:不合適的水深、水流過強、缺乏躲藏、環境過於暴露、與其他龜混養打架(麝香龜通常不適合混養!),都會縮短壽命。
- 溫度管理:劇烈溫差、長期低溫或過高溫。
- 意外:越獄摔傷、被其他寵物攻擊。
- 疾病與醫療:能否及時發現並找到專業的爬蟲獸醫治療(在台灣,專門的爬蟲獸醫真的不多!)。
麝香龜壽命很長,意味著牠們是一個長達數十年的承諾。在帶牠回家前,請務必想清楚:未來幾十年,無論搬家、換工作、結婚生子、移民(這我常研究),你都能照顧好牠嗎?

麝香龜繁殖的小八卦
除非你有計劃要繁殖,否則麝香龜繁殖其實跟一般飼養者關係不大。但了解公母差異還是有助於選擇。
公母差異:
- 尾巴:公龜尾巴粗長,泄殖腔孔(肛門)位置遠離腹甲邊緣。母龜尾巴則相對短小,泄殖腔孔靠近腹甲邊緣。這是幼龜長到一定大小(約6-7cm)後最可靠的辨別方法。
- 體型:同種間,母龜通常比公龜大一點點(不明顯)。
- 腹甲:公龜腹甲可能有輕微凹陷(方便交配時趴穩),母龜腹甲平坦。
- 性格?:網路常說公兇母溫馴…我個人經驗覺得看個體!我的公龜就很膽小(但被惹到還是會咬)。
關於麝香龜繁殖:
- 性成熟年齡:人工飼養下,通常在4-6年左右。
- 交配:在水中進行。公龜會追逐母龜,甚至啃咬母龜的四肢和頸部(看起來有點暴力)。
- 產卵:懷孕的母龜會上岸尋找合適的產卵地點(需要設置產卵區:濕潤的沙土/蛭石盆)。每次產1-5顆橢圓形硬殼蛋。
- 孵化:需要人工孵化箱控制溫濕度(約25-28°C,濕度80-90%),孵化期約60-90天不等。
麝香龜繁殖在人工環境下有一定難度,需要經驗和設備。不建議新手嘗試。而且,請勿隨意放生!台灣原生環境不適合牠們,放生等於殺生,也可能造成生態問題。

麝香龜飼養優缺點排行榜
養了三年多,真心總結一下飼養麝香龜的優缺點,讓你更清楚是不是適合你:
優點排行榜:
- 體型迷你:成體小,所需空間相對較小(但別誤會!牠們還是需要夠大的缸)。這點在台灣居住空間普遍不大的情況下,確實是優點。
- 觀賞性:雖然不是華麗派,但獨特的麝香龜形態特徵和底棲活動,看牠們爬行、挖掘、鬼鬼祟祟的樣子很有趣。
- 相對安靜:不會叫,不打擾鄰居(除非牠晚上撞缸…偶爾會)。
- 互動性…低:欸?這算優點嗎?對某些人來說是!牠們不需要你花很多時間陪玩,適合忙碌的上班族(比如我)。
- 壽命長:養得好,能陪伴你很久。麝香龜壽命長是承諾也是優點。
缺點排行榜 (血淚警告!):
- 水質管理是惡夢!:牠們吃多拉多,污染力驚人!過濾器要好要強,換水頻率超高。懶人請三思!這是我認為最大的缺點。
- 兇猛有風險:被咬真的很痛!清理缸時要非常小心。不適合有小孩頻繁互動的家庭。
- 膽小躲藏:常常躲著不見龜影,你可能會覺得養了個寂寞。
- 醫療資源少:台灣專業的爬蟲獸醫少,看診費用高,有時還得跑很遠。
- 長期承諾:麝香龜壽命長達20年以上,搬家、移民、人生規劃都要考慮牠。
- 氣味攻擊:雖然不常放「麝香」,但中招時那味道…嗯,很特別(不好聞)。
- 幼龜脆弱:初期飼養難度高,容易夭折。

小王真心Q&A:你一定想問的麝香龜問題
麝香龜很臭嗎?
這絕對是最常被問的問題!答案是:平常不臭,但受到驚嚇威脅時,真的會臭!
那個「臭」,就是牠們釋放的麝香味。味道很難形容,有人說像爛泥味、黴味、或一種刺鼻的動物腺體味。肯定不是香味(至少人類鼻子不覺得香)。
頻率:我的龜養了三年多,總共聞過大概…5次?通常發生在:
- 剛到家,極度緊張時。
- 被我強行抓起來(比如帶去看醫生)。
- 被家裡貓咪好奇盯著看很久時(現在貓不理牠了,就沒再發生)。
濃度:味道其實消散得蠻快的(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會殘留很久在缸裡或龜身上。不會讓整個房間都臭掉(除非你貼著牠鼻子聞…)。
總結:牠們不是整天臭烘烘的龜。那個臭味更像是一種偶發的防禦機制。平常缸的水聞起來就是…水缸味(取決於你換水勤不勤)。關鍵還是保持麝香龜棲息環境的清潔,水質乾淨就沒異味。了解牠們膽小的麝香龜生活習性,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驚嚇,也能降低牠們放「大招」的機率。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