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真的,第一次在澎湖馬公的第三漁港早市看到攤位上那扁平、拖著一條細長尾巴的「怪魚」,我心裡直發毛。「老闆,這...這真的能吃嗎?長得好像外星生物!」我皺著眉頭,實在很難把它跟餐桌上的美味聯想在一起。
魚攤老闆,一位皮膚黝黑、笑起來眼尾都是皺紋的阿伯,爽朗地笑了:「少年仔,免驚啦!這『魟魚』(老板強調了台語發音)是咱海邊人的寶咧!」他熟練地翻動著那灰褐色、布滿細小顆粒的魚身,指著尾部:「尾刺有毒喔,但我們處理時一定先剁掉,安啦!肉質啊,甜得很,煮湯、紅燒、三杯都讚!」那股自信,讓我半信半疑地買了一小塊尾部肉回家實驗。結果?那鍋簡單的薑絲魟魚湯,鮮美得讓我差點連舌頭都吞下去!湯頭清澈卻帶著濃郁的海洋甜味,肉質出乎意料地細嫩、綿密又帶點彈性,完全顛覆了我對它外表的恐懼。從此,我就踏上了探索魟魚美味的旅程,這海洋裡的「飛行員」,成了我餐桌上的常客!
目錄
千萬別小看這扁平魚!魟魚生態小百科
經過這些年東吃西問,加上跑漁港跟老漁夫聊天,總算對這個奇妙的生物有點認識了。魟魚(Rajiformes),在分類上跟鯊魚算是親戚,屬於軟骨魚類。最特別的就是牠那扁平得像個大飛盤的身體,配上靈活的「翅膀」(其實是特化的胸鰭),在海床上優雅滑行,真的像在飛一樣。仔細看,牠們的眼睛長在背上,嘴巴和鰓裂則在身體下方,這種構造方便牠們貼著海底找東西吃。說到覓食,牠們可不是吃素的!主要食物是藏在沙泥裡的小魚、蝦蟹、貝類這些底棲生物,用強壯的「板牙」壓碎獵物的殼對牠們來說是小菜一碟。最讓人警覺的就是牠們尾巴基部那根尖銳、帶溝槽的毒刺,這是防身利器。萬一被刺到,那可真不是鬧著玩的(劇痛、腫脹,甚至有全身性反應),所以無論是潛水還是處理漁獲,保持距離、小心處理是鐵則!想知道台灣常見哪些魟魚嗎?看這張表就清楚:
台灣常見魟魚種類 | 主要特徵 | 常見產地 | 口感風味特點 |
---|---|---|---|
古氏土魟 | 體盤寬闊近菱形,背部褐色帶斑點,尾部粗短有明顯尾刺。 | 西部沿海、澎湖 | 肉質最細緻, 膠質豐富,鮮甜度高,適合各種烹調 (尤其煮湯、清蒸)。 |
尖嘴土魟 | 吻部較尖突,體盤圓形,背部灰褐色。 | 全台沿海、離島 | 肉質稍緊實但仍細嫩,鮮味足,紅燒、三杯風味佳。 |
黃魟 | 體盤大,可達一米以上,背部黃褐色。 | 東北角、東部、南部 | 肉質較厚實有彈性,帶點纖維感,鮮甜中略帶特殊風味 (有些人形容像蟹肉),適合燉煮、油炸。 |
市場裡,古氏土魟和尖嘴土魟算是最常出現的品種。根據我的經驗和漁販的說法,古氏土魟普遍被認為肉質更細、膠質更多,價格通常也稍微高一點點。不過,新鮮度才是王道!再好的品種,不鮮也是枉然。
挑選新鮮魟魚的實戰心得
要吃到好吃的魟魚,挑選絕對是第一步,這可是用幾次失敗經驗換來的教訓!首先,氣味超級重要。新鮮的魟魚,應該只有淡淡的海水鹹味或幾乎沒什麼味道。如果你湊近一聞,感覺到明顯的氨水味或腥臭味,別猶豫,馬上放下!這表示它已經開始不新鮮了。再來是看肉質和外觀。魚身摸起來要有彈性,按下去會回彈,不能軟趴趴或黏糊糊的。顏色方面,背部通常是均勻的灰褐色或黃褐色(看品種),不要有奇怪的褪色或瘀斑。魚鰓(如果還連著頭的話)要看起來是鮮紅或暗紅色,如果變成暗褐色或灰色,那肯定不行。最後,確認那個致命的尾刺有沒有被確實去除乾淨!我通常會請老闆現場再剁掉一截,安全第一。對了,魟魚處理後會分泌一些黏液,這是正常的,回家好好沖洗掉就好。

處理魟魚?自己動手前請三思!
我得老實說,雖然我愛做菜,但處理整尾帶皮的魟魚,我只嘗試過一次,就徹底投降了!那個經驗實在太震撼(或者說太狼狼狽)。那次在東港漁市場,被一尾剛上岸、價格實惠的古氏土魟誘惑,衝動買下。回家興沖沖地想重現漁村阿嬤的好手藝。第一步「去皮」就讓我吃足苦頭!魟魚的皮非常粗糙,布滿細小堅硬的盾鱗,摸起來像砂紙一樣。我用盡各種方法:滾水燙皮、用刀刮、甚至拿廚房紙巾包著用力搓...效果都有限。更別提那黏滑的觸感和特殊的氣味(雖然不臭,但很獨特),搞得整個廚房都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搞得滿頭大汗、手臂痠痛,皮是去掉大半了,但肉也跟著去掉不少...賣相淒慘。從此之後,我學乖了!除非你追求極致的成就感或有特殊處理技巧,真心建議大家直接購買市場或魚販已經處理好的魟魚肉塊就好!通常攤販會幫你:
- 去皮去骨 (省去最麻煩的步驟)
- 切塊 (依需求切成適合煮湯、紅燒的大小)
- 徹底去除尾刺 (安全最重要!)
這筆工錢,絕對值得花! 省下來的時間和精力,拿來好好烹調不是更享受嗎?那次慘痛教訓後,我再也沒挑戰過自己處理整尾魟魚了。
魟魚料理實戰:兩道征服家人的私房菜
講了那麼多,終於要進入重頭戲——怎麼把魟魚煮得好吃!經過無數次實驗(包括幾次失敗的鹹魚作品...),我最常做也最受家人歡迎的有兩道:濃郁醇香的紅酒燉魟魚,以及最能嚐到原味的鹽烤魟魚。
紅酒燉魟魚佐根莖蔬菜
這道菜靈感來自法式紅酒燉牛肉,但用魟魚來做,風味更清爽,時間也縮短很多,非常適合家常晚餐或招待朋友。
食譜
- 魟魚肉塊: 約 600 克 (選擇厚實部位,如尾部上段) - 記得請魚販切大塊點,燉煮後會縮。
- 紅葡萄酒: 300 ml (不需要高級酒款,普通的餐酒即可,但別用料理酒!)
- 蔬菜: 洋蔥 1 顆 (切大塊)、紅蘿蔔 1 根 (切滾刀塊)、西洋芹 1-2 根 (切段)、大蒜 3-4 瓣 (拍扁)、新鮮百里香 1 小束 (或用乾燥的 1 小匙)、月桂葉 1-2 片。
- 高湯: 雞高湯或魚高湯 200 ml (沒有的話用熱水+適量雞粉也勉強可以,但風味有差)。
- 蕃茄糊: 1-2 大匙 (增加濃郁度和色澤)。
- 麵粉: 適量 (裹魚肉用)。
- 油脂: 橄欖油 2 大匙、無鹽奶油 15 克。
- 調味: 鹽、黑胡椒 適量。
做法
- 前期準備: 魟魚塊洗淨,用廚房紙巾徹底吸乾表面水分。這是關鍵!水分沒吸乾,煎的時候會黏鍋濺油,肉也容易散開。均勻撒上鹽和黑胡椒,稍微按摩一下,靜置 10 分鐘。蔬菜洗淨切好備用。
- 煎香魟魚: 取一厚底鑄鐵鍋或深煎鍋,中火加熱橄欖油和奶油。魟魚塊表面薄薄沾上一層麵粉(抖掉多餘的),放入鍋中,每面煎約 2-3 分鐘,直到呈現漂亮的金黃色。煎好後先夾出備用。注意: 魟魚肉質嫩,翻面要小心,動作輕一點,別弄碎了!我習慣用夾子輔助鍋鏟。
- 炒香蔬菜: 用鍋中剩下的油(不夠可補一點橄欖油),轉中火,依序放入洋蔥、紅蘿蔔、西洋芹和大蒜,拌炒約 5-8 分鐘,直到蔬菜變軟、洋蔥呈現半透明。
- 匯聚風味: 倒入蕃茄糊,快速翻炒約 1 分鐘,讓茄紅素釋放出來。接著倒入紅葡萄酒,用大火煮滾,讓酒精揮發約 2-3 分鐘。這時可以用木鏟刮一下鍋底,把煎魚產生的精華(fond)融入湯汁中,這是美味的來源!然後加入百里香和月桂葉。
- 燉煮: 把煎好的魟魚塊放回鍋中,倒入高湯(液體量大約要能稍微覆蓋食材)。煮滾後,蓋上鍋蓋,轉最小火(湯汁維持微微冒泡的狀態就好),慢燉約 30-40 分鐘。期間不用一直翻動,偶爾推一下鍋底避免黏鍋即可。時間到,打開鍋蓋,用筷子輕輕戳一下魚肉,應該非常軟嫩但還保持塊狀。試試味道,用鹽和黑胡椒做最後調整。
- 完成與享用: 小心地將魟魚塊取出放在深盤中(它此時非常軟嫩易碎)。如果湯汁還太多或太稀,可以開中火稍微收濃一點點(但魟魚本身會釋出膠質,湯汁通常會自然濃稠)。將濃郁的蔬菜和醬汁淋在魟魚塊上。搭配烤得酥脆的法國麵包沾醬汁吃,或者配上一碗白飯,都超級滿足!魟魚肉吸飽了紅酒和蔬菜的香氣,入口即化,帶著獨特的鮮甜,跟燉牛肉是完全不同的風情,非常值得一試。提醒: 這道菜的魟魚因為燉煮很久,肉質會非常軟嫩,甚至有點像蟹肉絲的感覺,這是正常的!若想吃口感明顯一點的,燉煮時間可以縮短到 20-25 分鐘,但入味程度會稍差。

純粹原味:鹽烤魟魚
當你買到特別新鮮的魟魚肉塊時,其實最簡單的料理方式最能凸顯它的鮮美。鹽烤,就是我的首選!簡單到你不敢相信。
食譜
- 魟魚肉塊: 約 400-500 克 (厚度盡量一致,約 1.5-2 公分厚為佳)。
- 海鹽: 適量 (粗鹽或岩鹽風味更好)。
- 現磨黑胡椒: 少量。
- 食用油: 橄欖油或耐高溫的葡萄籽油 1 大匙。
- 檸檬角: 1/4 顆 (裝飾提味用)。
- 香料 (可選): 乾燥義式香料、蒜粉、或新鮮迷迭香碎 少量 (增加層次,但切忌搶味)。
做法
- 預熱與準備: 將烤箱預熱至 200°C (約 400°F)。烤盤鋪上烘焙紙或鋁箔紙(方便清理)。魟魚塊洗淨,用廚房紙巾徹底吸乾水分。這點很重要,水分多會影響烘烤效果。
- 調味: 在魟魚塊兩面均勻地抹上薄薄一層油(這樣鹽才能附著)。接著,大方地在兩面撒上足夠的海鹽(比平常煎魚鹽量稍多),以及少量的現磨黑胡椒。如果喜歡,可以再撒上一點點香料(別太多,以免蓋過魟魚本身的風味)。
- 烘烤: 將調味好的魟魚塊平鋪在烤盤上,送入預熱好的烤箱中層。設定烤 12-15 分鐘。具體時間要根據魟魚塊的厚度調整。我通常會在烤到 12 分鐘時,用叉子或筷子戳一下最厚的地方,如果可以輕易穿透,沒有透明未熟的感覺,就可以出爐了。切記不要烤過頭! 魟魚肉一旦過熟,口感會變得乾澀、柴硬,那就太可惜了。追求完美的人,可以用食物溫度計插入最厚處測量,中心溫度達到 62-63°C 就差不多該出爐了(餘溫會繼續加熱)。
- 靜置與享用: 將烤好的魟魚取出,放在盤子上 靜置 3-5 分鐘。這個步驟不能省!讓肉汁重新分佈,吃起來才會多汁。最後擠上一點新鮮檸檬汁(絕對是畫龍點睛),就可以上桌了。鹽烤的做法最能吃到魟魚肉質的純粹:鮮甜、細嫩、帶點獨特的彈性,外層因為鹽的作用,形成微焦香的風味層次。配上一點簡單的燙青菜或馬鈴薯沙拉,就是完美的一餐。試過一次,你就會愛上這種單純的美好!

關於魟魚,你可能還想知道這些... (Q&A)
這些年在市場、餐廳跟漁夫和廚師聊天,加上自己摸索,累積了一些常見疑問,整理給大家參考:
Q1: 買回來的魟魚肉塊可以冷凍保存嗎?能放多久?
A: 當然可以冷凍!而且我覺得冷凍是保存魟魚非常好的方式。關鍵點在於「處理方式」和「密封性」。
- 如果是當天沒煮完的生魟魚肉,務必先用乾淨的廚房紙巾吸乾表面水分(表面濕氣會加速冷凍脫水,造成凍燒)。接著,將魚塊分裝(一次要煮的量包成一袋),放入密封性極佳的冷凍保鮮袋中(推薦用夾鏈袋並盡量擠出袋內空氣),或者用保鮮膜緊緊包裹兩層後再放入密封袋。這樣做可以有效防止魚肉乾燥和沾染冰箱異味。
- 冷凍保存期限:如果處理得當(新鮮時即凍、吸乾水分、密封良好),放在家用冰箱的冷凍庫(-18°C以下),保存 1-2 個月是比較保險的,風味和口感損失不會太大。超過這個時間,雖然不一定壞掉,但鮮味和肉質會明顯下降。記得在袋子上寫上購買/冷凍日期!
- 解凍秘訣: 最好的方式是提前一天將冷凍魟魚移到冷藏室慢慢解凍。急著用的話,可以連密封袋一起泡在冷水(或冰水)中,約每半小時換一次水,直到解凍。千萬不要用熱水沖或放在室溫下解凍! 這會破壞肉質,讓口感變差,也容易滋生細菌。解凍後的魟魚一定要盡快烹調,不要再冷凍回去。
Q2: 聽說魟魚有氨味是正常的?這是真的嗎?味道很重還能吃嗎?
A: 這個問題問到關鍵了!關於魟魚的氨味,確實有點爭議和迷思,我的經驗是:
- 新鮮魟魚: 剛上岸、處理得當的新鮮魟魚,應該只有非常輕微的類似海水的鹹味,或是幾乎沒有明顯氣味。不應該有強烈或刺鼻的氨味!
- 尿素分解: 魟魚肌肉組織中含有較高濃度的尿素(Urea)和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 TMAO)。隨著時間流逝或保存不當,這些成分會被細菌分解:
- 尿素 → 轉變成氨(Ammonia, NH3),產生氨味。
- TMAO → 轉變成三甲胺(Trimethylamine, TMA),產生強烈的魚腥味。
- 市場實況: 在漁港跟老漁夫聊,他們說剛捕獲的魟魚幾乎沒氨味,但因為魟魚新陳代謝的特性,比其他魚類(如白鯧、午仔)更容易在捕獲後「自身」產生氨味,尤其在沒有立即妥善處理(放血、去內臟、低溫保存)的情況下。即使攤販是當天捕獲的,經過幾個小時的運輸、擺攤,也可能開始散發淡淡的氨味(特別是在天氣熱的時候)。
- 判斷標準:
- 輕微可接受: 如果湊近聞,只有一絲絲若有似無的、類似「潮濕土壤」或「鹼水」的氣味,肉質看起來緊實有彈性,顏色正常,通常烹調時可以用薑、米酒等壓過去,味道也還好。澎湖的廚師就跟我說過,他們習慣這種「微微的味道」,認為是魟魚的特色。
- 濃烈刺鼻不能吃! 如果站在旁邊就聞到明顯、刺激性的阿摩尼亞(氨水)味,或者濃烈的腥臭味,絕對不要買! 這表示魚已經嚴重不新鮮或腐敗了。買回家煮,那個味道只會更恐怖,整鍋湯或菜都會毀掉!我有一次貪便宜買了氣味重的,結果煮出來整鍋倒掉...唉。
- 結論: 完全不帶一絲氨味是最理想的。淡淡的、不明顯的氨味不完全等同於腐壞(尤其是在傳統市場買的),但需要仔細觀察其他新鮮度指標(肉質、彈性、顏色、鰓色)。強烈刺鼻的氨味或腥臭味,則代表魚貨品質差或已變質,應避免購買食用。選購時,寧願挑味道淡一點的,比較安全。
Q3: 魟魚肉質特殊,有其他常見魚類可以替代它的口感嗎?
A: 魟魚的口感真的很獨特!它同時具備了「細嫩」、「綿密」和「帶點彈性」這幾個特點,烹調得當(尤其燉煮)還會釋放出豐富的膠質,形成一種類似蟹肉絲的質感。老實說,要找到百分百的替代品很難。不過,如果你買不到魟魚或不敢嘗試,以下幾種魚或許能在特定料理中提供一些相似的體驗:
- 大型鯊魚肉: 特別是狗鯊(或稱沙條)的肉質,同樣是軟骨魚類,肉質也偏嫩帶彈性,膠質較一般硬骨魚豐富。適合煮湯、紅燒。但鯊魚肉通常有較明顯的尿素味,處理時更需要去腥(反覆浸泡鹽水或牛奶)。風味上沒有魟魚那種獨特的甜味。
- 安康魚(鮟鱇魚): 特別是它的「尾柄肉」部分,肉質非常結實、有彈性,且久煮不散,富含膠原蛋白,煮後口感滑溜Q彈。很適合燉煮類料理(如紅酒燉)。不過它的風味更濃郁一些,肉質的「纖維感」也比魟魚明顯。
- 鬼頭刀(鱰魚)魚排: 鬼頭刀的肉質相對結實,切片做魚排時,口感也帶有彈性,油脂適中,味道溫和。適合煎、烤。不過它缺乏魟魚那種綿密感和豐富膠質。
- 大型石斑腹肉: 好的石斑魚腹肉,肉質細緻軟嫩,帶有油脂,吃起來有「滑嫩」感。適合清蒸、煮湯。但少了魟魚的彈性和膠質稠感。
- 土魠魚腹肉: 土魠魚腹肉油脂豐富,肉質細緻,味道鮮美。適合煎、紅燒。但口感偏軟嫩,膠質感和彈性不如魟魚。
總的來說,魟魚那種集合了細嫩、綿密、彈性與膠質的特殊口感組合,很難被完美替代。上面的選項只能說在某些方面(如彈性、膠質)有部分相似,但風味和整體食感還是魟魚獨樹一幟。最好的替代方案,就是鼓起勇氣試試看魟魚本身! 也許你也會像我一樣,從最初的驚嚇變成徹底的驚艷,愛上這來自深海的獨特風味。下次在市場看到處理好的魟魚肉,記得帶一塊回家煮煮看!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