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蛋糕:食譜、儲存秘訣與臺灣特色烘焙指南


又是一個需要撫慰的早晨。看著窗外陰鬱的天氣,手指不自覺地在手機螢幕上滑動。甜點,我需要甜點!那種能讓咖啡昇華、讓心情瞬間點亮的魔法點心。腦袋裡瞬間跳出四個字——咖啡蛋糕。不是那種死甜膩人的,是帶著咖啡深邃香氣,濕潤紮實,能和熱咖啡完美共舞的夥伴。你們懂那種渴望嗎?今天就來聊聊我這幾年沈迷咖啡蛋糕的點點滴滴,還有幾個讓我廚房飄香、屢試不爽的絕讚食譜!

☕ 經典美式咖啡蛋糕 (Classic American Coffee Cake)


這款真的是咖啡蛋糕界的元老,樸實無華卻總能打動人心。重點就在那層酥酥脆脆的肉桂燕麥crumble topping,搭配濕潤蛋糕體,絕配!

食譜重點:

這個食譜的靈魂在於那層酥脆頂料和濕潤蛋糕體的交響樂。它不是最花俏的,卻總能喚起最深的滿足感。我喜歡在慵懶的週末午後烤一個,家裡瀰漫的肉桂咖啡香就是最好的背景音樂。

食材清單 (準備一個 8×8 吋方形烤模):

  • 蛋糕體:
    • 中筋麵粉:1.5杯 (190克) – 過篩口感更細緻喔!
    • 泡打粉:2茶匙 – 確保蛋糕蓬鬆的關鍵。
    • 小蘇打粉:1/4茶匙 – 一點點幫助均勻膨脹。
    • 鹽:1/2茶匙 – 平衡甜味,別省略。
    • 無鹽奶油:1/2杯 (113克),室溫軟化 – 香氣的基礎。
    • 細砂糖:3/4杯 (150克) – 甜度的來源。
    • 雞蛋:2顆 (大型),室溫 – 讓質地更綿密。
    • 希臘優格或酸奶油:1/2杯 (120克),室溫 – 秘密武器!保證濕潤不乾口的功臣。
    • 濃縮咖啡液:1/4杯 (60毫升,約2份濃縮) 或 即溶濃咖啡粉:2大匙 + 熱水 60毫升溶解 – 咖啡蛋糕的精髓啊!
    • 香草精:1茶匙 – 增添層次。

  • 肉桂燕麥酥頂 (Crumble Topping):
    • 中筋麵粉:1/2杯 (63克)
    • 即食燕麥片:1/2杯 (45克) – 增加口感。
    • 紅糖 (二砂):1/3杯 (67克,緊壓) – 焦糖香氣來源。
    • 肉桂粉:1.5茶匙 – 經典風味不可少!
    • 無鹽奶油:1/4杯 (57克),冰涼切小塊 – 保持酥脆的秘訣。
    • 核桃或胡桃 (可選):1/2杯 (60克),略切碎 – 增加堅果香氣和口感,大推!
  1. 預熱與準備: 先把烤箱預熱到攝氏180度(華氏350度)。拿出心愛的8×8吋烤模,在內側抹上一層薄薄的奶油或噴上烤盤油防沾,底部可以再鋪一張烘焙紙更好脫模。這步驟有點煩,但事後清洗會感謝自己!
  2. 製作酥頂: 這是我最愛的步驟!找個中碗,把酥頂需要的麵粉、燕麥片、紅糖和肉桂粉通通倒進去,用叉子或手把它們拌勻。接著把冰冷的奶油小塊丟進去,開始施展「魔法」🤲——用手指頭快速地搓揉捏捏,讓奶油和粉類結合,變成大小不一的粗顆粒狀。想加堅果?這時拌進去就好。弄好先放冰箱冰著,等一下它會更酥脆!
  3. 混合乾料: 另一個中碗,把蛋糕體用的麵粉、泡打粉、小蘇打粉和鹽一起過篩進去。過篩真的很重要!避免吃到結塊的泡打粉會很噁心。用叉子拌勻就好,不用太出力。
  4. 打發濕料: 拿出你的立式攪拌機或手持電動打蛋器(手打也可以但會酸🤣)。把軟化的奶油和細砂糖放進攪拌盆,用中速打到呈現蓬鬆泛白的狀態,大約3-5分鐘。耐心點,這步驟影響蛋糕口感!接著一顆一顆加入雞蛋,每加一顆都要確保完全打勻融合再加下一顆。然後倒入香草精和濃縮咖啡液,攪勻。
  5. 合體!(濕料+乾料+優格): 現在要交替加入乾粉和優格/酸奶油。先把速度調到低速(免得粉飛出來),倒入約1/3的乾粉,拌到剛看不到粉就停。接著倒一半的優格,拌勻。再倒1/3乾粉,拌勻。剩下一半優格,拌勻。最後剩下的乾粉,拌到剛好均勻就停!千萬不要過度攪拌,麵粉出筋蛋糕就變硬了! 這是成敗關鍵!我曾經太興奮攪過頭,成品像磚頭…慘痛教訓。
  6. 組合入模: 把拌好的蛋糕糊倒進準備好的烤模裡,用刮刀稍微抹平表面。這時候拿出冰箱裡的肉桂酥頂寶貝,均勻地撒在蛋糕糊表面,想鋪多厚就鋪多厚(我通常都撒好撒滿!)。
  7. 烘烤與冷卻: 送進預熱好的烤箱中層,烤個40-50分鐘吧。重點來了!大約烤到30分鐘時,在烤箱門縫快速夾一張鋁箔紙防止表面烤過頭變黑(尤其是邊邊)。 怎麼判斷熟了沒?拿支竹籤或小刀插進蛋糕中心,抽出來是乾淨的就OK!如果還有濕麵糊黏著,再多烤個5分鐘檢查一次。烤好後放在網架上冷卻至少30分鐘再脫模切塊,忍耐一下,熱切會散掉喔!完全涼透再吃,風味更融合。

焦糖瑪奇朵蛋糕卷 (Caramel Macchiato Cake Roll)

這個稍微進階一點,但成功時的成就感爆棚!柔軟的咖啡海綿蛋糕,捲入濃濃咖啡香氣的鮮奶油和焦糖醬,視覺味覺都奢華!第一次捲的時候裂開了,超沮喪…原來是蛋糕烤過頭太乾。後來掌握訣竅就沒失敗過了!

食譜重點:

這款咖啡蛋糕華麗變身,化身精緻的捲捲。咖啡海綿蛋糕的柔軟度是關鍵!捲入濃鬱的咖啡鮮奶油和香甜焦糖,每一口都是咖啡館等級的享受。招待朋友時端出來,絕對收到驚嘆!

食材清單 (準備約 38x26cm 的烤盤+烘焙紙):

  • 咖啡海綿蛋糕:
    • 雞蛋:4顆 (大型),室溫,蛋白蛋黃分開 – 分蛋打發是輕盈的秘訣。
    • 細砂糖:1/2杯 (100克) + 額外一點撒表面用 – 打發用。
    • 即溶濃咖啡粉:1.5大匙 – 讓蛋糕體咖啡味濃鬱。
    • 熱水:1.5大匙 – 溶解咖啡粉用。
    • 低筋麵粉:3/4杯 (94克),過篩 – 讓蛋糕更細緻。
    • 泡打粉:1/4茶匙 (可省略,但我習慣加一點)。
    • 鹽:一小撮。
    • 香草精:1茶匙。

  • 咖啡香緹鮮奶油內餡:
    • 動物性鮮奶油 (乳脂肪含量35%以上):1杯 (240毫升),冰的 – 一定要夠冰才好打發。
    • 糖粉:2-3大匙 (依喜好甜度調整) – 提供甜度和穩定。
    • 即溶濃咖啡粉:1茶匙 – 增添咖啡香。
    • 香草精:1/4茶匙。
  • 焦糖醬:
    • 細砂糖:1/2杯 (100克)
    • 冷水:2大匙
    • 無鹽奶油:3大匙 (42克),切小塊
    • 動物性鮮奶油:1/4杯 (60毫升),溫熱的 – 防止油水分離。
    • 鹽:一小撮 (變成鹽味焦糖更讚!)
  1. 預熱與鋪紙: 烤箱預熱攝氏180度(華氏350度)。烤盤鋪上烘焙紙,紙的四角可以剪開重疊比較服貼。這步驟很重要,關係到脫模!
  2. 溶解咖啡: 小碗混合熱水和1.5大匙即溶咖啡粉,攪到完全溶解,放涼備用。
  3. 打發蛋黃糊: 蛋黃和1/4杯(50克)的細砂糖倒入攪拌盆(確保盆子乾淨無油),用電動打蛋器中高速打到蛋黃變濃稠、顏色變淺泛白,體積膨脹(約5分鐘)。加入步驟2的咖啡液和香草精,低速打勻。這時的蛋黃糊應該有明顯的摺疊痕跡才算打發夠。
  4. 打發蛋白霜: 另一個絕對乾淨無油無水的攪拌盆(很重要!),放入蛋白。先用低速打出粗泡,加入鹽。轉中高速,分2-3次加入剩下的1/4杯(50克)細砂糖,打到提起打蛋器尖端呈現濕性發泡到接近硬性發泡之間的小彎鉤狀態(太硬蛋糕卷時容易裂)。打過頭真的會裂給你看!
  5. 混合蛋黃糊與蛋白霜: 挖約1/3的蛋白霜到蛋黃糊盆裡,用刮刀輕柔快速地切拌均勻(從底部翻上來,避免消泡)。再把這個混合物倒回剩下的蛋白霜盆裡,繼續用切拌法輕柔拌勻。
  6. 加入粉類: 將過篩的低筋麵粉和泡打粉(如果使用),分2-3次篩入蛋糊中。每次都用刮刀輕柔地切拌均勻,直到看不見乾粉即可,切勿過度攪拌!
  7. 入模烘烤: 把蛋糕糊倒入準備好的烤盤,用刮刀或刮板輕輕抹平表面。快速輕摔幾下烤盤震出大氣泡。放入預熱好的烤箱,烤10-12分鐘。時間很短!烤到表面摸起來有彈性、蛋糕邊緣稍微脫離烤盤即可。過頭了捲的時候必裂無疑! 我的血淚史告訴我,寧可稍嫩勿老。
  8. 倒扣撕紙: 一出爐立刻在蛋糕表面撒上一層薄薄的細砂糖(防止沾黏),然後蓋上一張比烤盤大的乾淨烘焙紙或廚房毛巾。把烤盤連同紙巾/毛巾一起翻過來倒扣在網架上。小心撕掉原本底部的烘焙紙(就是鋪在烤盤那張)。這時漂亮的蛋糕體就在毛巾上了。
  9. 捲起定型: 趁蛋糕還溫熱(但不是燙手時),從短邊開始,利用底下的毛巾/烘焙紙,小心地將蛋糕連同毛巾/紙一起往內捲成瑞士捲狀(紙巾要捲在裡面)。捲緊一點,但別太用力壓扁蛋糕。讓它定型放涼(捲著放涼有助於維持形狀)。
  10. 準備內餡與焦糖:
    • 咖啡香緹: 冰的鮮奶油、糖粉、1茶匙即溶咖啡粉、香草精倒入冰過的攪拌盆,用電動打蛋器中低速打到8-9分發(紋路清晰,提起打蛋器尖端挺立)。冷藏備用。
    • 焦糖醬: 小鍋放細砂糖和冷水,中火加熱(絕對不要攪拌!輕輕搖晃鍋子讓糖溶解均勻就好)。煮到糖水沸騰,顏色轉為琥珀色(這過程要盯著,變色很快!)。立刻離火,加入冰奶油塊(小心噴濺),快速攪拌到奶油融化。再慢慢倒入溫熱的鮮奶油(小心更大噴濺),快速攪勻。最後加一小撮鹽。放涼變濃稠備用。煮焦糖需要勇氣,我第一次煮到冒黑煙整鍋報廢…
  11. 組合: 蛋糕完全涼透後小心攤開(動作輕柔避免裂開)。表面抹上一層厚厚的咖啡香緹鮮奶油,靠近自己的一端抹厚一點,尾端薄一點。再淋上幾條放涼的焦糖醬(留一點最後裝飾)。再次利用底下的紙巾/烘焙紙,慢慢將蛋糕重新捲起來。捲緊後介面朝下,放冷藏至少1-2小時定型。
  12. 裝飾: 要吃前取出,兩端不平整可以切掉(廚師福利!)。整個蛋糕卷表面可以再薄薄抹一層咖啡香緹或直接撒點過篩的即溶咖啡粉裝飾。最後淋上剩下的焦糖醬,美到捨不得切!

抹茶咖啡雙拼蛋糕 (Matcha Espresso Duo Loaf)

這個是我的得意之作!視覺效果一流,味道層次分明又和諧。綠茶清香遇上咖啡醇厚,一點都不打架,反而互相襯託。用磅蛋糕模烤,切片超美!

食譜重點:

當東方抹茶的清新優雅,遇上西方咖啡的深沉濃鬱,在一個蛋糕裡碰撞出絕妙滋味。這款咖啡蛋糕不僅是味蕾享受,切開的雙色斷面更是視覺驚喜。做法其實比想像中簡單,掌握好兩種麵糊的濃稠度就能成功!

食材清單 (準備一個 9×5 吋長條磅蛋糕模):

  • 基礎奶油麵糊 (共用):
    • 無鹽奶油:1杯 (226克),室溫軟化
    • 細砂糖:1杯 (200克)
    • 雞蛋:4顆 (大型),室溫
    • 低筋麵粉:2.5杯 (313克),過篩
    • 泡打粉:2茶匙
    • 鹽:1/2茶匙
    • 牛奶:1/2杯 (120毫升),室溫
    • 香草精:2茶匙
  • 抹茶麵糊部分:
    • 抹茶粉 (高品質):1.5大匙 – 顏色香氣的關鍵,別省!
    • 熱水:1大匙 (溶解抹茶用)
  • 咖啡麵糊部分:
    • 即溶濃咖啡粉:1.5大匙
    • 熱水:1大匙 (溶解咖啡用)

  1. 預熱與準備: 烤箱預熱攝氏175度(華氏350度)。磅蛋糕模內側抹上奶油或噴烤盤油防沾,底部鋪烘焙紙更好脫模。抹茶粉和咖啡粉分別用1大匙熱水溶解成濃稠糊狀,放涼備用。這步驟能避免粉類結塊,風味更均。
  2. 製作基礎奶油麵糊: 攪拌盆放軟化奶油和細砂糖,中高速打到蓬鬆泛白(約4-5分鐘)。雞蛋一顆一顆加入,每加一顆都要確保完全打勻融合再加下一顆(避免油水分離)。再加入香草精打勻。
  3. 混合乾料與濕料: 將過篩的低筋麵粉、泡打粉和鹽混合。把麵粉混合物分三次加入奶油糊中,用低速混合。每次加入後拌到剛看不見粉就停,不要過度攪拌!同時將牛奶也分兩次加入,低速拌勻。最終麵糊應呈現光滑濃稠狀態。
  4. 分割與調味: 將基礎麵糊大致平分成兩份(不必精確到克)。一份加入步驟1準備好的抹茶糊,用刮刀切拌均勻。另一份加入步驟1準備好的咖啡糊,同樣切拌均勻。
  5. 入模堆疊: 這是好玩的步驟!拿兩個湯匙或冰淇淋勺,交替舀入一勺抹茶麵糊、一勺咖啡麵糊到準備好的蛋糕模中。隨意堆疊,不用刻意抹平,讓它們自然交錯融合。重複直到所有麵糊用完。
  6. 烘烤與測試: 放進預熱好的烤箱中層,烤約60-70分鐘。大約烤到40分鐘時,如果表面已上色夠深但內部可能還沒熟,可以在蛋糕頂部輕輕蓋一張鋁箔紙防止烤焦。測試方式跟前面一樣,竹籤插入中心拔出無沾黏麵糊即可。
  7. 冷卻脫模: 出爐後在模中放涼10分鐘,再小心脫模到網架上完全冷卻。完全涼透再切片,才能看到漂亮的雙色大理石紋路!熱切會毀了一切。


📊 咖啡蛋糕儲存終極指南:哪種方式最能鎖住美味?

烤了這麼多咖啡蛋糕,不可能一次吃完嘛!找到最佳儲存方式才能延續幸福感。以下是我試過各種方法的心得總結:

儲存方式 適合天數 優點 缺點 個人評價
室溫密封盒 1-2天 方便快速,保持酥脆頂料 易乾燥,蛋糕體口感較快變差 ★★☆☆☆ (適合短時間)
冷藏密封盒 3-5天 減緩變質,適合濕潤型蛋糕 蛋糕體易吸水變稍硬,奶油易吸味 ★★★☆☆ (常用,但非完美)
冷凍密封袋 2-3個月 長期儲存首選! 需解凍,口感略輸新鮮出爐 ★★★★★ (最推薦!)
切片冷凍 同上 隨時可取單片享用 需妥善包裝防止凍傷 ★★★★☆ (懶人福音)

冷凍大法好! 我的經驗是,無論哪種咖啡蛋糕,切成適當大小(整條或單片),用保鮮膜緊緊包好(隔絕空氣),再放入密封冷凍袋擠出空氣,冷凍儲存效果最好!要吃的前一晚拿到冷藏慢慢解凍,或直接從冷凍庫取出稍微回溫(像吃冰淇淋蛋糕的口感,別有風味)。冷藏的蛋糕,微波加熱10-15秒(視功率而定),也能恢復部分濕潤口感。


📍 臺灣北中南特色咖啡蛋糕口袋名單(持續挖掘中!)

身為一個咖啡蛋糕愛好者,除了自己做,當然也要四處踩點!分享幾家我個人回訪過、覺得很有特色的店鋪(純粹個人喜好,無業配):

北部探索:

  • 某某菓子工房 (臺北東區巷弄): 招牌是「酒香提拉米蘇咖啡蛋糕杯」。層次感超棒!手指餅乾浸滿濃縮咖啡液,搭配馬斯卡彭起司和咖啡蛋糕碎,最後撒可可粉。小小一杯罪惡感滿點但超滿足。價格稍高,但用料實在。記得預訂,現場常買不到!
  • 老宅甜點店 (新北某老街): 隱身在老房子裡,主打「古早味桂圓咖啡蛋糕」。將傳統桂圓蛋糕融入咖啡元素,吃得到香甜桂圓肉,咖啡味則扮演溫和的背景,意外地和諧。配上一杯熱茶,很有懷舊氛圍。蛋糕體偏紮實濕潤型。

中部尋味:

  • 職人烘焙坊 (臺中勤美綠園道附近): 這家的「太妃核果咖啡蛋糕」深得我心!濕潤的咖啡蛋糕體內嵌滿烤香的核桃,表層是濃鬱滑順的太妃糖奶油醬和脆脆的焦糖核桃粒。甜度較高但搭配黑咖啡超絕。適合螞蟻人。下午茶時段人很多。
  • 自家烘焙咖啡館 (彰化小鎮): 小店自家烘焙咖啡豆,甜點也自己做。「阿嬤配方咖啡磅蛋糕」樸實無華卻耐吃,咖啡香氣濃鬱自然,口感濕潤綿密。沒有花俏裝飾,就是單純的好味道。價格非常親民,CP值爆表!隱藏版美食,知道的人不多。

南部飄香:

  • 文青早午餐店 (臺南國華街): 早午餐出色,但他們的「肉桂捲咖啡蛋糕」才是我的偷跑目標!融合了肉桂捲的甜香和咖啡蛋糕的濃醇,頂部有濃稠的奶油乳酪糖霜。份量超大,適合兩人分享。肉桂味很足,咖啡味相對含蓄。適合喜歡肉桂的朋友。
  • 港式茶餐廳 (高雄): 沒想到吧?他們的「鴛鴦咖啡蛋糕」很有創意!把港式鴛鴦奶茶(咖啡+奶茶)的概念做成蛋糕,咖啡和茶香交織,蛋糕體偏細緻。常常是午茶套餐的甜點選項,搭配港式奶茶很地道。算是意想不到的驚喜。


❌ 新手地雷區!咖啡蛋糕失敗的5大常見原因(我也踩過…)

誰沒失敗過?分享我繳過的「學費」,幫你們避雷:

  1. 麵粉沒過篩,泡打粉結塊毀一鍋: 真的!偷懶省這一步,吃到泡打粉結塊的苦味,整顆心都碎了。過篩讓粉類均勻混合,蛋糕組織才細緻。
  2. 奶油打發不足或過度: 奶油和糖沒打到蓬鬆泛白,蛋糕膨不起來,口感像發糕。打過頭油水分離,質地粗糙。寧可不足也不要過頭!打到顏色明顯變淺變白,體積變大就對了。
  3. 液體材料冰冷直接倒: 特別是冷藏的雞蛋、牛奶、優格,直接加到打發的奶油糊裡,容易導致油水分離,麵糊變渣。務必提前拿到室溫回溫! 這是血淚教訓換來的鐵律。
  4. 麵糊攪拌過度出筋: 加入粉類後像揉麵團一樣拼命攪?恭喜獲得「咖啡發糕」或「咖啡磚頭」一枚!切記「Fold」!切拌到剛看不見粉就停手,保留一點小顆粒都沒關係。過度攪拌會讓麵粉出筋,蛋糕就硬了。
  5. 烤箱溫度不準,烤過頭或沒烤熟: 家用烤箱溫度常常不準。買個烤箱溫度計吧!投資幾百塊,成功率大幅提升。蛋糕烤太久絕對乾硬難吃(尤其蛋糕卷會裂!);沒烤熟裡面濕黏也很可怕。竹籤測試最可靠。


❓ 咖啡蛋糕Q&A:破解你的烘焙疑惑

這邊整理幾個常被朋友問到的問題:

Q1:食譜一定要用即溶濃咖啡粉嗎?可以用新鮮濃縮咖啡嗎?
當然可以!新鮮的濃縮咖啡液風味更佳。食譜中提到的「濃縮咖啡液」,用新鮮萃取的1-2份(約30-60ml)完全沒問題,甚至更推薦!即溶濃咖啡粉(務必選純黑咖啡粉,非三合一)是圖個方便,溶解快速且水分好控制。記得如果用新鮮濃縮,它的水分已經包含在食譜液體量裡了(像美式咖啡蛋糕裡的優格/牛奶量),通常不需要特別調整。但如果是水分很多的即飲咖啡就不適合了。

Q2:為什麼我的咖啡蛋糕烤出來不夠濕潤?吃起來有點乾…
乾巴巴的咖啡蛋糕最傷心了!幾個可能原因:

  • 烤過頭了: 這是最大宗!烤箱溫度可能偏高或時間算太久。務必用竹籤測試,提早幾分鐘檢查。寧可稍嫩勿老。
  • 油脂或液體不足: 奶油量、優格/酸奶油量、雞蛋量是否確實?量杯量匙要用對。
  • 替換了錯誤食材: 例如把濕潤來源的優格/酸奶油換成低脂或無脂的,效果會打折。把中筋麵粉換成高筋麵粉也容易變紮實。
  • 存放問題: 沒密封好,放在室溫或冰箱太久都會變乾。做好密封或儘早食用/冷凍儲存是關鍵。試試看吃之前微波加熱10秒鐘,有時能救回來一點濕潤度。

Q3:做蛋糕卷時,蛋糕體一捲就裂開,怎麼辦?🤯
捲裂心也跟著裂!幾個救命關鍵:

  • 最重要:別烤過頭! 海綿蛋糕烤太久水分蒸發過多,失去彈性必裂。寧可稍微嫩一點點。
  • 趁溫熱時捲: 蛋糕一出爐,還有餘溫時(不燙手)是最佳可塑期。冷透了變硬就比較難捲。
  • 鋪「毛巾」捲法: 倒扣後撕掉底部烘焙紙,趁熱蓋上新的烘焙紙或乾淨廚房毛巾(無毛絮的),連同這層紙/毛巾一起捲。這層紙/毛巾提供支撐力並幫助定型。
  • 捲的動作要流暢果斷: 下定決心,用點力(但不是蠻力壓扁)一氣呵成地捲起開頭,後面順勢捲緊。猶猶豫豫慢慢捲反而更容易裂。
  • 內餡別太厚太硬: 打發鮮奶油要打到穩定挺立(約8-9分發),但也不要打到粗糙像豆腐渣(過發),過發的鮮奶油支撐力差也容易讓蛋糕開裂。均勻鋪抹就好,開頭端可以稍厚,尾端薄。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